作者 | 梳子姐
不闻旧人哭,只听新人笑。
(资料图片)
最近神话故事比较多,先有“护士兼职摆地摊两周赚1万5后全职开店”的传奇,接着放出“95后夜市夫妻日入9000元”的卫星,现在又有“年轻人摆地摊,一年还清200万负债”的爆火新闻,一时间让地摊成了香饽饽。
据媒体报道,有个叫乐乐的年轻女孩,2021年6月投资餐饮创业失败负债200万元。背上沉重债务包袱后,她上班打工同时萌生了摆地摊赚外快的想法,以3500元起家卖玩具,摆摊过程中做起自媒体吸引粉丝,粉丝纷纷效仿摆摊,她又做起了供应商搞玩具批发。
一年下来,摆地摊净赚25万左右,供应商出货收入突破百万,加上上班的40万年薪,200万元债务基本还清。
这个故事看得让人心里直痒痒,不禁产生一股冲上街头赶快摆摊发财的冲动。
许多网友说,最着急的应该是税务局,收入那么高,需要好好查查有没有偷税漏税问题。
无论日入9000元,还是年赚200万,我们并不否认事情的真实性,但这样的真实只是可供仰望的神话,与现实中的生活有着十万八千里之遥。
以这个“乐乐”为例,并没有交代她居住在哪个城市,在哪条商业街摆摊,以及通过什么渠道拿货。实际上,她并没有靠摆地摊赚大钱,而是通过自媒体扩散摆摊体验,然后转型为供货商。准确地说,是年轻人利用新媒体建立起新的商业逻辑和营收模式。
对于“乐乐”的下线来说,每年25万利润是他们收入的天花板,想突破这个上限几乎没有任何可能。
在流动人口少、经济活跃程度弱的地方,靠地摊能够维持基本收入尚可,想大富大贵则极不现实。
更重要的是,不能混淆“地摊”与“商户”的概念。在义乌青口夜市的那对95后夫妻,变身供应商的“乐乐”,他们与流动的小商小贩有着本质区别,其运营模式应定位为小企业主或者商户,而不是传统认知中所讲的摆摊。
现在不停制造地摊神话,表面看很励志,很有诱惑力,然而金玉其外掩饰不了败絮其中,极少个例不能取代面上的寻常如初。
一位在小吃街内摆摊的年轻人说,这条街上摆摊需要交180元-200元/天的摊位费,否则商场管理人员就会来驱离。
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矛盾并非年轻人脱不掉长衫,而是摆摊的卑微艰辛成为不可承受之重,首先是不受驱赶欺凌,有个立锥之地,然后才是怎样赚钱、赚多少钱的问题。
神话太远,生活很近。与其鼓吹年赚200万,倒不如研究研究如何降低摆地摊的成本,如何营造友好兼容的社会环境,如何减轻普通人创业谋生的成本。
* 梳子姐开了抖音号,大家可以打开抖音搜索关注哦。
-End -
只为苍生说人话!
@关注和转发,就是最大的支持@
为防失联,请添加作者微信:
YSL18105163623
-
艺术家边剃头,边作画,用10万根白发创造“新东方明珠”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。近日,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,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《新东方明珠图》献给上海。杨烨炘以疫情期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X 关闭
X 关闭